这个暑期档,堪称是“梦回系列”的时刻。
经过七年的沉寂,姜文终于带来了他的导演新作。原名《英雄出少年》,后改为《你行!你上!》,仅从片名便能窥见姜文那股别具一格的幽默与个性,依旧是熟悉的姜文风格。
而另一边,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童年大叔——陈佩斯,也终于重返银幕。作为与赵本山并肩的喜剧大师,陈佩斯的名字已消失多年,鲜有人提及。虽说赵本山早年退出央视,但他依然在影视圈有所耕耘,推出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,保持着与观众的联系。然而,陈佩斯的去向不同,他在离开央视后,专注话剧创作,鲜有影视作品发布。直到这次,他自编自导自演的《戏台》问世,还带上了儿子陈大愚,一家三口集结,可以说是倾尽全力。
展开剩余86%作为童年时代的荧屏男神,陈佩斯的电影情怀,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的意义。仅仅是“陈佩斯”三个字,就能为电影的宣发贡献大部分的热度。果不其然,《戏台》在点映期间便突破了1000万票房,似乎提前走向了爆火。
然而,电影上映后却引发了不少质疑与争议。
原定于6月17日上映的《戏台》,为了避开姜文与大鹏的新片,临时提档了,最终推迟到25日上映。为了向观众道歉,陈佩斯甚至亲自录制了视频致歉。尽管影片尚未正式发布,网友们早已在评论区中热烈讨论,尤其是那些引发广泛争议的情节——如“两次摇床”、“女性角色的工具化”、“黄渤与尹正演‘霸王’”等。这些话题的出现,显然与预期的全员好评大相径庭。
怀着疑问走进电影院,看完电影后才真正理解了网友们的种种担忧。特别是如果带着孩子去观看《戏台》,可能会让人感到失望,甚至不适。陈佩斯此次走了一条险棋,电影正式上映后,必然会引发更多争议。
电影改编自同名话剧,故事围绕一场戏剧表演展开。设定在民国的北京,时局动荡,政权更替频繁,然而对于百姓来说,最大的关切便是德祥大剧院的演出。今天,“金啸天”——一个京剧名角,将要登台。金啸天的到来引起了戏院的一阵轰动,票一售而空,大家期待着这场晚会。然而,金啸天因妻子出走,染上了毒瘾,严重影响了身体状况,竟至昏迷不醒,卧床不起。此时距离登台演出已不足几个小时,如何是好?
更为复杂的是,战争时期的洪大帅微服私访,恰巧闯入了戏班。巧遇包子铺的小伙子“大嗓儿”,两人聊得甚欢。未曾认出彼此身份的大嗓儿,竟然为洪大帅唱了两句。这两句歌声令洪大帅心生喜爱,之后,他便包下了整场戏院,并要求“大嗓儿”扮演“西楚霸王”。正为演员短缺烦恼的戏班主,顺水推舟,让“大嗓儿”代替金啸天,接下了这一重任。戏剧因此走向意外的高潮。
但真正的高潮却在金啸天醒来时发生。整个剧情围绕着一场身份错乱所引发的“真假霸王”的冲突,堪称一场闹剧。
话剧本身曾是经典之作,电影的剧本亦经过精心打磨,节奏明快,叙事流畅,场景连贯,几乎找不到漏洞。若你热爱舞台剧,沉迷民国故事,或钟情京剧,或许《戏台》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。然而,改编自舞台剧的局限性也显现无疑。整部电影的背景大多局限于戏院,演员们的表演方式颇为舞台剧化——台词清晰,肢体动作丰富,仿佛是一场舞台剧搬上了银幕。尽管影片依然可看,但难免失去了新鲜感。黄渤早在2013年就主演过一部民国背景的舞台剧风格电影《厨子戏子痞子》,因此,影片的某些情节与此类似,令观众不免觉得过于熟悉,甚至略显沉闷。
当然,电影本身并非全然失败,但它显然并不适合所有观众,尤其是那些期望更具视觉冲击的观众。
电影中,最具争议的几个情节也早已让人讨论不断。
首先是选角问题。电影中的主角“西楚霸王”金啸天,原本应是一个具有威严、魄力的角色。然而,饰演金啸天的演员尹正,形象上显然与这一角色不符。尹正一直以来的形象偏向文弱小生,长发造型更多出现在他饰演的角色中,完全无法与西楚霸王的威猛形象契合。而与他竞争“霸王”角色的黄渤,身高172厘米,大长脸,穿上戏服后,完全没有任何“霸王”的气质,令人在观影时不禁沉默。或许这正是导演所追求的反差感,但让人感到十分违和。
另外,电影中的一场“摇床”情节,也成为了焦点。洪大帅的妾“六小姐”一心追星,迷恋金啸天,最终为了与金啸天亲近,主动献身。这一段情节显然是影片的重头戏,其中的“摇床声”以及戏院内的一系列情节,不仅让人尴尬,还显得极为低俗。为了呈现这些情节,影片大笔墨章,几乎占据了较长时间。更为过分的是,这一段情节并非原创,而是从话剧中移植过来,尽管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局限性,但将这种粗俗的笑话与现代观众的审美直接结合,无疑是一次失败的尝试。
总之,对于有情怀的观众来说,或许可以支持老爷子的作品,但如果是带着孩子观看,最好再三斟酌。
——全文完
发布于:福建省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